工作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
电子邮箱:jmyuan@gscaep.ac.cn
办公电话:56981794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10号院东区9号楼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1978.10~1982.07 郑州大学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2.09~1985.02 国防科技大学原子分子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3.08~1994.09 吉林大学原子分子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6.01~1997.12 德国Clausthal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Research Associate)
1998.01~1998.05 美国Kansas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工作简介:主要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的基础理论及其在高科技中的应用的研究工作, 包括原子分子结构、电子和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及碰撞过程、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光辐射参数、辐射不透明度和状态方程理论研究、固体及表面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原理研究、固体表面电子态和俄歇电子能谱、晶体中原子离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晶体力学和热学性质的微观计算、激光引起的热和力学效应、飞秒激光驱动下原子分子的相干太赫兹和高次谐波辐射等。
在国内第一个实现了利用细致谱项(DTA)细致能级(DLA)模型研究高温稠密等离子体光辐射不透明度,发展了相关的的理论方法和独立研制了计算程序;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金(Au)等重金属元素高温稠密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的全相对论细致能级研究,发表在美国Phys Rev E(快讯);第一个发展了研究高温稠密物质结构的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方法,发表在美国Phys Rev Lett;第一个开展了飞秒脉冲激光驱动原子相干太赫兹和高次谐波的联合测量,发表在美国Phys Rev Lett。这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十五”和“十一五”其间已经应用于我国ICF激光和物质相互作用靶物理研究。
8. "极端条件下的原子分子结构特性及动力学"2016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7. “光学太赫兹源技术研究”(2012JC2018-7)2012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7完成者)
6.“芙蓉学者成就奖”2011湖南省人民政府
5.“低能电子与碱金属、碱土金属原子碰撞过程的共振结构和负离子态特性”2010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4.“辐射不透明度理论模型、计算软件和数据库”(JK863-2007842004)2007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3.“低能电子与原子分子散射的理论研究” 1995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者)
2.“闭壳层原子相互作用势、低能电子散射的理论计算软件包 ”1991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者)
1. “原子、原子簇和分子结构的计算与软件包”1992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完成者)
2018-2020,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第29届C15原子、分子和光物理委员会委员
2011-,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2011-,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国家“863”专题专家组专家
2009-,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专家
2004-,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编委会委员
2004-,Frontiers of Physics(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委会委员
2013-,中国科学,物理、力学、天文卷编委会委员
2013-,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高等教育出版社,Spinger出版社)编委会委员
2013-,物理学进展编委会委员
1999-,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编委会委员
2012-,“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4--,中国力学学会理事